機床作為制造業的工作母機,包含設計、研發、制造、貿易、維修、服務在內的產業鏈,完整而環環相扣,缺一不可。再制造作為機床產業鏈后服務的關鍵環節,順應了綠色制造的趨勢,并將借助智能化手段提高效率。
筆者一直認為,機床再制造行業缺的不是機會,而是很多企業對再制造的認識存在誤區。機床再制造不是讓舊設備降級使用,而是在起死回生的基礎上為舊設備插上翅膀,重要功能得以進一步提升。老樹新芽,生生不息。
“從全球范圍看,過去幾年,機床行業的訂單和銷量處于遞增趨勢,汽車、機械、醫藥等傳統行業對機床的需求在不斷上漲?!鄙豳M爾指出,當前全球機床行業穩步發展,物聯網等新技術的產生對行業產生了巨大影響,不僅提高了生產效率,也保障了產品質量。不過,新技術的出現并不代表顛覆性改變,擺在企業面前的仍然是市場和技術挑戰。
針對中國機床行業近年來發展面臨的機遇和挑戰,舍費爾表示,過去幾年,中國機床企業關注的重點一直是國內市場,大部分企業認為中國市場足夠龐大、足以滿足市場目標,所以過去幾年中國機床出口的比例并不太高?!安贿^,值得注意的是,中國機床出口還是在不斷增加,中國對德國的機床出口近年來正不斷上升。僅去年,中國對德國出口的機床比例已經提高了20%?!鄙豳M爾說。
“機床產業涵蓋了機械、電力、控制、軟件等各個行業,行業間相互影響、彼此關聯,構成了一套極其復雜的系統。行業的高水平發展需要這個系統均衡增長,但這是一個長期持續的過程,并非一蹴而就?!鄙豳M爾指出,不僅是中國,包括韓國在內的機床行業發展勢頭較好國家,都無法短時間內達到很高的水平,中國機床企業要積極參與國際競爭,找到差距提升水平。
擴大開放,堅持創新引領,加快新舊動能轉換,是我國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重要途徑。舉辦進博會,不是簡單的擴大進口,而是更加注重優化進口的結構,讓國內企業在家門口就能接觸國際先進技術和理念,有更多的渠道引進先進技術設備和服務,推動自身發展和產業升級,提高供給體系的質量,促進我國產業邁向全球價值鏈的中高端。首屆進博會上,金牛座“龍門銑”等先進裝備成為企業家眼中的“香餑餑”,我國有將近40萬采購商到會采購洽談各種商品和服務。這表明,我國企業渴望推動產品、技術、服務、商業模式等各方面的創新,期望在全球范圍內通過優化資源配置,提高生產效率,加速走上創新驅動發展之路。舉辦進博會,有利于國內企業培育開放競爭優勢,促進產業結構調整,有助于我國高質量發展。
中國的改革開放大門不會關閉,只會越開越大。去年我國4次主動降低關稅,平均關稅從9.8%降到7.5%,今年我國又多次調整進口稅率,擴大市場準入范圍。事實表明,中國主動擴大進口,不是權宜之計,而是面向世界、面向未來、促進共同發展的長遠考量。在新中國成立70周年之際,“規模更大、質量更優、創新更強、層次更高、成效更好”的第二屆進博會,將向世界展示中國堅定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心,讓世界見證中國的高質量發展。